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搜: 网络推广 电子商务
广告位
当前位置: 网销中国 > 职场生涯 > 职场情商 >

职场中体现“情商低”的那些话

2017-10-22 12:08 [职场情商] 来源于:网销中国
导读:职场情商 最近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多次转发,题目叫《什么叫不会聊天》, 文章中提到了上堆和下切两种语言模式。很多人读罢纷纷表示,原来自己就是那个不解风情的人。

     

职场情商
职场情商

     最近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多次转发,题目叫《什么叫“不会聊天”》, 文章中提到了“上堆”和“下切”两种语言模式。很多人读罢纷纷表示,原来自己就是那个“不解风情的人”。在工作中也如是,很多时候我们爱说:工作到一定年纪,专业上大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情商高的那位才能走得更远。但什么叫“情商高”,很难有适当的操作性定义,而很多书籍也都是以案例为主,并未告诉大家按照何种规律思考才能获得“会聊天儿”的褒赞。这篇文章给出的分析恰到好处地列出了一个大家可以即时参照的坐标,可以延伸至很多场景,颇具实用意义。

  在职场中,情商高的表现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善用“同理心”换位思考,即角色代入。能够这样做,再根据情景进行“选择性”的对话就会更易被人接受,从而达到自己本次沟通的目的。职场中那些“情商低的话”,基本是无法继续进行下去的“断头话”,所以也就无法继续“愉快地聊天儿了”。让我们看看这几种情况:

  没有意义的铺垫

  这是一份真实的QQ聊天记录:A:“您忙吗,又出差去哪里了?”B:“忙啊,我最近没出差,但现在在赶一份PPT。”A:“我就是想问问上次托您找工作的事情,您手头有合适的机会吗?”B:“暂时没有啊,对不起我在赶PPT。”A:“哦,有事情忙就好,看来您的业务真的挺大的啊!”B:“呵呵,多谢。麻烦您关注我的QQ签名即可,随时有职位更新的!”A:“我就是看到了,所以来问问关于这个职位的信息。”B:“哦,这个职位啊,真的不合适你。”A:“那么请问您手头有合适的吗?”B:“有合适的一定第一时间通知你的!对不起我在赶PPT。”A:“哦,那您忙吧!做PPT需要我帮忙吗?”B:“不好意思,我的PPT是英文的,谢谢你提供帮助。”

  没有意义的铺垫和虚情假意的提供帮助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拜托对方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如果提问者可以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对方的工作状态“在赶一份PPT”,那么其实可以判断出对方目前的状态一定稍微焦虑,从而选择另外合适的时机去联系对方。“出差”之问的铺垫后面是未能换位思考的判断,转折略显仓促。如果善于换位思考,那么对于谈话的节奏感即可比较好地把控。

  无法评价的微信朋友圈吐槽

  某位外企的HRD跳槽到了国企,因为工作原因,很多同事和下属都互相加了微信,但很快她的某位下属就遇到一种尴尬,向笔者求援:面对新老板明显不够成熟的吐槽和没那么吸引人的文笔,什么时机需要点赞,又在什么时机需要发出有意义的评论而不会让领导误会?朋友圈原文如下:

  “时间不够用,怎么办?今天被儿子批评了,很内疚,我确实做得不好,前公司的姐妹们千万不要以为我现在很轻松,相反,一天到晚想事情,没有了那么多的policy 那么多的alignment 更得对得起自己所做的事情。谨慎,再谨慎,不得不负责到底。这也是另外一种体验。”这位下属正在琢磨应如何回复之际,新领导又自己补发了一条评论:“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能把每份工作都做得这么忙?原来听说都不用加班的……”这条自我评论让这位下属完全不知所措,后来她干脆屏蔽了新老板的微信朋友圈,因为她也会为“帮不到她什么”而倍感焦虑。

  很多外企人士到了本土企业会遭遇“水土不服”。目前这位新任总监也因急于获得认可而一边将所有工作大包大揽一边在朋友圈吐槽,无力感跃然纸上。她的下属告诉我,目前很多同事都比较担心新老板在这个单位能支撑多久。大家分析,除了工作中默默支持她,看来也只能祝福她了,因为实在无法解决她所有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疑惑。

  急于支招

  职场中我们都需要朋友。有时候,我们会找到朋友倾诉自己最近工作中的种种不顺利,有位男士就在苦恼自己面临的两个选择:卖掉房子、出国读书,或者继续目前的工作,因为这工作从长远看毕竟还是不错的选择。

  情商高,反应在“听”上面。如果有人来找我们寻求关于他/她应该如何选择的答案,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对方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他们希望从我们口中听到对于自己选择的一致性的信息,从而验证自己的观点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这个时候,他们其实只需要一位倾听者。如果我们真的非常急迫地想去为对方做决定,风险就是万一我们指出的方向和对方内心中的不一致,我们就会遭遇对方的辩驳或者质疑。遇到对方来咨询关于“选择”时,做一位“顾问式”伙伴是更加讨巧的策略。

  过早判断

  是否你有更新了朋友圈中特别开心的照片或文字后,收到类似:“你心态真好。继续保持呦!”的除了“呵呵”就是“谢谢”的回复难度指数颇高的评论呢?

  记得某天一位工龄3年的职场菜鸟咨询笔者,说领导早晨一进办公室就找他谈话,问他对自己的工作发展有什么要求,还问他“是否觉得有更好的部门可以去呢?我可以帮你调整一下”。这位职场菜鸟脱口而出:“您是不是不希望我留在这个部门了呀?”之后被领导巧妙地岔开话题。事后,他后悔不已。

  我们在对话前都会基于对方的现状、态度和立场有一些预判。这种预判一般是应用“证伪”的方式来进行,而非“证实”,即我们假设对方真正认为我们的心态真好,或者领导真的是不希望我们留在这个部门了。因为事实有可能和我们的预判相悖。

  吃水打翻挖井人

  某天,一个沉寂很久的微信百人群里忽然跳出一行文字:“各位老师,手头有新劳动合同版本吗?发来学习”,其实呢,2008年劳动合同法就实施了,已经不新啦!而且劳动合同版本网上到处都是,还都是中英文的呢!其他100多个人都没出声儿,这件事也随着此条信息被删除而淹没于信息丛中。

  我们还会遇到有人找其他人的联系方式,我们恰巧有,便本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提供后,反被对方问“你为什么能认识这个人呢?”或者,我们热情地转发了很多份朋友们的简历给某位急需人才的招聘官,却没有收到致谢,只有一句冷冰冰的邮件回复:“还有吗?”

  我们的这种硬邦邦,大部分和我们早期的与人互动的经历相关。“熟不讲理”的做事方式也许曾经被我们使用,但未必适用于所有场景。在进行下一个新对话前,先处理对方之前的情绪,才是比较赚人缘的人际互动方式。

(编辑:网销中国)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