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搜: 网络推广 电子商务
广告位
当前位置: 网销中国 > 网销资讯 > 名家视点 >

大格局,小手笔,大作为

2017-11-02 18:53 [名家视点] 来源于:网销中国
导读:大格局,小手笔,大作为。这是企业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逻辑和智慧。 甚至可以说,也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 我们见惯了营销中的两个极端现象,一个是大格局,大手
 
 大格局,小手笔,大作为。这是企业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逻辑和智慧。
甚至可以说,也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
我们见惯了营销中的两个极端现象,一个是大格局,大手笔,大作为;另一个是小格局,小手笔,小作为。我们经常羡慕跨国公司的大格局,大手笔,又感叹自己没有这样的实力。我们经常不满于小格局,小手笔,但我们又没有大手笔的资源。
别以为大企业天生就有钱,就能大手笔;也别以为大企业的钱是像小企业一样攒出来的。
在上述两个极端之外有没有第三个选择,即大格局,小手笔,大作为,如果有了这样的选择,那么,小企业就存在以小博大,从小做大的可能。
从小到大,最难
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但从小到大的做法最难。
至今,很少能有人把从小到大的逻辑讲透。
大格局,大手笔,拼的是资源和实力。无论是在营销教科书中还是在案例分析中,这样的案例比较受推崇。比如,某跨国品牌花费数亿美元开展一次全球推广活动,某企业长达 6 年的市场埋伏,然后突然爆发。
一个企业最有价值之处不在于它成功后能做什么,而在于它靠什么从小做大。
一定要记住:那些大企业并非在成立之初也是大手笔。格兰仕卖过鸡毛掸子,联想卖过小玩意,现在风头无两的华为也曾经卖过小东西。
他们现在的大手笔,是因为成功了,但不是靠着大手笔成功的。
它的成功并非大手笔的结果。一定是找到了小手笔,大作为的方法,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大手笔本身没错,但对大手笔的过度推崇就有问题了。
小手笔,能否大格局?
虽然没有大手笔的资本,但总归有小手笔的资本吧。那么,能否做到小手笔,大作为呢?我们认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小手笔,大作为的前提是要有大格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就是大格局,小手笔,大作为。
以建立新中国为目标,这是大格局。从建设小根据地做起,这是小手笔。“星火燎原” ,这是小手笔,大作为。
大格局的前提是 “以终为始” 的思维,即把未来想明白了再做现在的事,把大事想明白了再做小事。有人可能觉得以终为始很难,因为未来难以预测,大事难以把握。
大格局不是企业愿景,不是远大理想或者崇高的目标,不是盲目地把世界 500 强或品牌 100 强作为自己的目标。
大格局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是一种以大见小的思维方式,是站在未来看现在,站在第二、第三产业周期的角度看待第一产业,站在跨国公司的角度看待中国企业。
大格局需要找到一条企业从小到大的路线图,即小手笔—中手笔—大手笔的路线图,需要把企业远大的未来与目前弱小的状态关联起来,即根据未来规划现在,现在的小手笔能够作为未来的铺垫。就如同爬楼梯一样,20 级的楼梯,必须从第一级爬起。
小手笔,能否大作为?
 大格局—小手笔—大作为,其中的关键是小手笔—大作为,这是对营销智慧的最大考验。
小手笔,大作为,肯定不是简单方法,一定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根据我们的研究,小手笔,大作为需要借助几个工具,一是机遇,二是聚焦;三是积累。
机遇是引领企业快速崛起的热带旋风,借助机遇就可以 “轻盈上云端” 。在每个行业都会不断地涌现机会。
中国企业能够在强大的跨国公司面前快速成长,主要是因为中国企业对中国式机遇的把握能力更强,更善于把握机遇。
把握机遇是企业家的本能,中国式营销是典型的企业家式营销,而跨国公司的营销是职业经理人的专业化、系统化营销。一种着眼于借助机遇;另一种着眼于借助庞大的资源。
可以没有压力,但不能没有压强,这就是聚焦。
营销应该像钉、针一样具有穿透力,这就是利用了压强原则。把同样的力量施加在更小的面积(市场)上,压强就越大。
压强越大,营销就越具有穿透力。压强原则又可以称为 “老大原则” ,即想方设法做更小市场的 “老大” 。
成长过程的积累,应该是能够引起质量的积累。战术的积累形成战略,这是德鲁克式的积累观。
从游击战到运动战,从运动战到阵地战,从阵地战到三大战役,这都是积累的结果。
积累要引发质变,就一定要有临界点。知道临界点,积累就有目标。
 小手笔—大作为的营销尽管充满了智慧,但总不能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似乎大手笔的营销更过瘾。
媒体和专家过分关注于大企业大手笔的社会效应,反而容易忽略做大的真正逻辑。
做小企业很容易,做大企业也很容易,把企业从小做大不容易。通过大格局—小手笔—大作为,把企业从小做大,这是企业成长过程中最有价值的过程,却也是最容易被研究者们忽视的过程。

(编辑:网销中国)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